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现任校长:何淑清 【校长首页】

  • 学校名称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学校类别

    高中、初中

    所属地区

    四川泸州市

  • 现任校长

    何淑清

    学校校训

手机扫一扫

学校介绍

四川省重点中学——泸县第四中学,位于泸州市中部,泸县东部,南依万里长江的兆雅镇,学校距泸州市区16公里,泸县县城33公里,重庆永川市60公里。
  泸县第四中学成立于1957年9月,成立之初一直到2002年12月,仍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学校从1972年开始招收高中班。从1988年开始,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县委县府作出了搬迁泸县第四中学的决定,搬迁到泸县兆雅镇燕子岩村,1989年9月,学校开始搬迁,到1993年全校搬迁完毕。
  泸县第四中学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极具影响力的一所农村普通高中,1989年开始在新的环境中,学校开始了新的发展。学校抓住高中教育发展的机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从原来的26亩扩展到120余亩,教学班从原来15个扩展到80个,学生从800多人扩展到现有在校生5300多人。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强化管理,苦炼内功,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学校荣誉
 2002年12月,学校创建成合格高完中;
 2003年,学校先后创建成泸州市校风示范学校和泸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学校创建成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2005年6月和10月,学校先后创建成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2005年12月,学校创建成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办学理念
  校训:自强不息
  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理想发展
  办学特色:低进高出,优生更优 
    领导作风:廉洁团结,公正勤奋
  校风:诚信自立,明德务实
  教风:敬业博学,身正善教
  学校发展规模:强势崛起 稳步推进 可持续发展
  发展关键词: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 学校发展
  发展理念: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主题,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质量品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展定位:川南地区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农村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精细化管理
德育工作“八化”
      1、生活设施“标准化”
  2、管理系统“网络化”
  3、一日生活“常规化”
  4、管理制度“规范化”
  5、管理过程“透明化”
  6、考核评比“定量化”
  7、住校氛围“温馨化”
  8、住校管理“自主化”
学校大事记
  1994年 高考大打翻身仗,被市教育局领导誉为“泸州高中教育的一匹黑马”。
  2002年 学校由一所初级中学升格为高级中学。
      2003年 学校先后创建成泸州市校风示范学校和泸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 学校创建成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2005年 学校先后创建成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同年12月,学校创建成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5年 泸州市高一、二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议发出“向
  泸县四中学习”的号召。高三教学质量评估获泸州市A类学校一等奖。
  2006年 泸州市学校后勤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泸州市校务公
  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校召开。该校学生食堂被评为“泸州市中小学示范食堂”。该校被评为“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我校被评为“泸州市德育实践基地学校”。
高考成绩
  以“低进高出,优生更优”彰显特色
   1、自1994年该校高考大打翻身仗被称为“黑马”后,该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被赞为“一匹飞奔的骏马”,近年来,该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继续攀升,被誉为“泸州高中教育的一张名片”。
  高考年份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本科上线人数: 26 80 115 161 162 312 524 534 736 745
  2、2006年是该校强势发展的一年
  ——高2006级高考再度跨越,勇创辉煌,取得了重点、本科硬上线735人的佳绩,较2005年高考净增201人,再次居泸州市第四位泸县第三位。重点、本科上线率42.86%,居泸州市省重点中学第一位;重点本科上线93人,其中应届生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居泸县第二,上线率居泸县第二;文科重点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泸县第二;补习生上重点、本科比率63.18%,居泸县第二;完成泸州市教育局下达目标任务的111%,居泸县第二。
  高2007级参加泸州市2006年春期高二联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科以上入围341人,超出市教育局下达目标数68人,超额情况居泸州市第二;重点本科入围53人,超出市教育局下达目标数18人,超额情况居泸州市第一。
  
    高2008级参加泸州市2006年春期高一联考,重本上线50人,本科上线324人,两项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居泸县第二位,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超出市教育局下达目标数95人,超额情况居泸县第一。
  高2007级参加泸州市“一诊”考试,本科总入围人数785人,居泸县第三泸州市第四,其中,应届生入围总数居泸县第二。
  高2007级参加泸州市“二诊”考试,本科总入围人数790人,仍居泸县第三泸州市第四,其中,应届生入围总数仍居泸县第二。
  2006年,泸县四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成绩显著,事实雄辩证明,泸县四中在跨越式发展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制度建设
  泸县四中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一流的管理”来促“一流的质量”,“以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思想。
  
    ①在策略上“求全”。“三全”管理模式引领学校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全方位整体管理精心构建“一纵三回路”,强调“四线”并进,协调一致;全过程科学管理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经验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全员性民主管理追求“三多三少”即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商量,少一点说教。
  ②在过程上“求细”。以“教育无小事”为理念,以“落实”为标准,以“尽责”为良心,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基本指针。细化目标,明确职责,跟踪管理。
  ③在质量上“求精”。备课“精”,强调备课组集体智慧,以备课组“捆绑式”奖惩为杠杆;上课“精”,倡导决胜课堂,以跟踪听课为监督;辅导“精“,重视优生和学困生两头补差,以入围率和有效入围率为指标。
  ④在规则上“求明”。近年来,不断完善了学校一系列管理制度,教职工人手一册,有规则可依,有条款说话。
教师队伍建设
  该校一直把“两支队伍”建设看作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先考虑,从舆论导向、资金预算到奖惩方案均有意识地朝教师队伍建设倾斜。
  
    第一,干部队伍建设。校长、副校长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从上岗培训到提高培训、研修培训,通过系列化的培训,有力提升了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对中层干部的培训,主要采取校本培训模式与外出送培的方式,大力提高了他们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第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学校名师工程”,努力打造各级名师和骨干教师,使之成为学校各学科的排头兵。实施“年轻教师培养工程”,包括新教师业务准入制度、新教师拜师学艺制度、新教高三教师一对一跟踪听课制度等。实施“教师培养福利化制度”,外出进修、参观、考察、学习、访问等,作为一种福利待遇,只要积极上进者,机会均等。
教育教学
  教育工作 以“实效性”为追求,以“系列化”为载体,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面管理。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营造优良校风。
  教学工作
  1、管理:实行年级组管理、业务部门指导、教研组和备课组实施模式,每期考评定奖惩。
  2、过程:实行学校领导三级巡查制,日日清、周周结、月月总。
  3、措施:对教师,以“六认真”检查促教学规范化,以同年级备课组捆绑式奖惩促教学一体化,以新教师培养促教学科学化,以教育科研促教学内涵化,以“决胜课堂”促教学效能化;对学生,以系统的学法指导增强学生信心,以多种形式的强化练习促其能力形成,以抓两头带中间的培优补差措施实现“优生更优,低进高出”。
后勤服务
  1、学校建立健全了后勤服务管理网络。
  2、学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后勤服务管理制度,饭菜和物品的质量、价格、份量、卫生、服务态度均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要求。
  3、该校食堂、锅炉房的管理除了1名专职2名兼职人员外,学生会、团委会也参加其中。
  4、学校狠抓关键环节、确保食品卫生安全:①食堂、商店大宗货物实行定点采购的制度。②食堂、商店所有物资采购准入检查制度。③食堂所有原料检查合格后方可加工的制度。④食品留样和试尝制度。⑤设立学生维权岗,一日三餐均有学校团委、学生会的干部上岗。⑥食堂消费刷卡,日消费限制在10元以内。⑦一日三餐由食堂各菜班组轮流提供免费菜汤,由米饭面食班组免费提供米汤。
  ——2006年5月,泸州市学校后勤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校召开,会议对该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特色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2007年1月,在四川省后勤工作会议上,该校应邀介绍后勤服务工作经验,得到省上领导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2007年3月,该校再次作为泸州市唯一的代表,应邀参加四川省中等学校后勤例会,成为两所介绍经验的学校之一,省教育厅江树林副厅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提出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要向泸县四中学习”的号召。
  ——2006年11月,泸州市校务公开先进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该校实施校务公开的做法在全市推广;2006年12月,该校被省教育厅等三家省级单位联合评为“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