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九八六届校友向母校捐赠图书活动
2016年5月30日,我校一九八六届校友感恩母校捐书活动在校图书馆举行。八六届部分校友、高一学生代表、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长焦国利对校友表示了感谢。八六届校友代表进行了发言,他对母校表示深深感谢,对教师表示感恩,对学生提出了希望。随后,捐赠了500余册的图书,对个别优秀学生赠送了图书。最后,合影留念。
人文传承 书墨飘香
——博爱一中一九八六届校友捐赠图书活动记
乡梓博爱,背靠太行,面朝丹沁,秉江南灵秀之姿韵,拥豫北晋南之雄浑。绿竹荫荫,红叶飘飘,山青水绿,人杰地灵。博爱一中,人才渊薮,文明高地,莘莘学子,薪火传承。公元2016年,恰逢我们八六届毕业生离开一中三十周年,岁月悠悠,人事沧桑,感慨万千。我们更加怀念学生时代的青春年华,更加感念当年老师的谆谆教诲,更加珍惜同窗间的纯真友谊。情发乎中而溢乎形,初夏时节,我们身在异地的同学倡议以向母校图书馆捐赠图书典籍的方式,纪念自己的毕业之年,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亦为敦厚家乡文风文脉而襄助绵薄。千里商议,应者云集,众谋众策,群情感佩。无论是来自首善之都、渤海之滨,还是来自西南重镇、南粤明珠,皆纷纷解囊,精心选择,踊跃相赠,在家乡的同学闻之也表达拳拳相助之心,表示将做好一切后勤服务之琐碎,以成同窗卅年之美事。所选图书既有千古典籍、诗词歌赋,亦有中外文化、圣贤传记;也含现代科技、家乡史志;既有文史哲,亦有数理化……共计达500余册。众同学怀乡感恩之情,念教爱校之意,于此可见。
受同窗推举,余不揣孤陋,作文以记此同心之举。读书之事,切身体会,肺腑之言,不吐不快,未敢独享也。
予尝遍观深究远近乡邻、同窗、友人及其家庭颠沛起伏之因,乃深感读书立志于己、于家、于乡之兴盛繁荣、和谐稳定之重要,予亦尝与同窗好友论及读书体会,皆谓少时不读书,读书少,老大多伤感伤悲,也曾言及少时家贫书少,以致荒废时光,难以深造,抱憾一生。予于此亦心有戚戚焉。
读书乃君子立志、修身之首。我辈读书之时,改革开放始启,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之声,铮铮响彻神州。吾后入南开,重温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之雄心壮志,感怀总理至周至正、至韧至和之风范,心中充满向往之意。方知君子受教读书之最终目的乃在于承继先贤遗风,寻觅“大同”之道,在于怀万众千古之心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于“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持久用功至臻如玉之美好思想境界,也在于置身社会集体之中,与众人一起去共创美好世界。
少时读书须宽厚广博。少年时光,风华正茂,正是大好读书时节。应不分文理、不分古今、不分中西,博览群书,遍读典籍。面对当今知识爆炸和不同学科相互融合的时代,我们更应广泛涉猎,尽量多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智慧,尽量多地亲近中外古今之圣贤高才。上研天文、下究地理、中通人和,为自己日后发展奠定宽厚基础,切忌偏好一门不及其余,过早地限定自己的心胸、视野和方向。
知行相济不悖乃是颠扑不破之真理。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求理,行中求真;知而不行,绝非真知;行而无知,其行不远。只要能将读书所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系统性知识的强大力量推进实践活动,在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丰富,有所发展,自己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于人生和社会之巨大促进作用,从而更加感佩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史册典籍和众人思想智慧之珍贵。
母校立繁华之古镇而有清新谨严之氛围,名师荟萃,师道精勤,至今我们都难以忘怀当时各位恩师督帅我们黎明即起出操、夜里挑灯奋战之场景,心中对母校和恩师充满了神圣敬仰之感。本次捐赠活动只是我们为感恩母校、感谢师长之情而略尽寸微之力,也希望能借此表达我们敬贤慕贤、见而思齐之心。崇文尚礼,敬学重教,本是一地风气醇和、意气蓬勃之根本,愿我一中学子都能深怀此心,担此重任。在校亲师长、友同窗、览群书;在乡尊亲、和家、睦邻;在外有志于国家社会,不忘根本。为母校、为家乡、为亲人生活之更美好而尽自己之努力,无愧于一中学生之责任和声誉,诚朴勇毅,不胜不休。
日月轮转,时节变更。芳草青青,嘉木葱葱。嘤嘤其鸣,求其友声。诗书礼乐,秀外慧中。勤学爱读,蔚然成风。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灼灼其华,桃李春风。悠悠我心,博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