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退休女教师出30万字回忆录
退休20多年的语文教师刘无难老人潜心在家,以时间为链条,将自己和家庭的经历,通过一篇篇回忆文章,串联成30多万字的回忆录。更难能可贵的是,从老人的回忆录里看出了一个国家70年的变迁。
记忆力惊人 对儿时的事如数家珍
刘无难1931年出生于南京,今年已84岁高龄了,从东北教育学院中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分配到铜川矿务局从事教育工作,1978年调入铜川矿务局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1988年退休。
近日,刘无难老人写成的30万字的回忆录全是凭记忆一点一点完成的。“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小时候的事情就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第二天我就把前一天晚上回忆出来的东西写到纸上。”刘无难老人说,她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眼不花、耳不聋,她将自己的一生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就是想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这本30万字的回忆录,从小时候听家人讲述家族故事开始,记录了童年时期随家人躲避战火从南京流亡到四川,再颠沛流离到广州、重庆,最后被分配到铜川矿务局从事教育工作的全部经历。读完这本书,不仅对老人一生的有所知晓,对她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也会有深入了解。
人老心不老 激励年轻人努力向上
刘无难老人为回忆录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昨夜星辰昨夜风》。老人说,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她希望以此表达她自己在所处的时代奋力拼搏,仰望星空时,所看到的微弱的希望之光。
“人只要有梦想,就要去拼搏,我所处的时代那么艰难,我都一个个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年轻人更应该知道向上努力的力量。”刘无难说,她写的 是真实经历,按照年代书写的,通过家庭的经历真实的反映那段历史,就是想告诉后人,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80多岁了还能出书,真令人佩服”
刘无难老人说,她从小就喜爱文学,退休后更是萌生了想出本书的愿望。但是写写停停,出书的愿望在很长一段时间被都没有实现。2013年年底,她终于下决心在家将自己的回忆整理起来,并顺利出版。
老人的回忆录出版后,全国冰心散文理论奖获得者、文化记者章学锋如此评价老人的书,“这是一部真实、生动、具体、广阔的生命史,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的变迁史,也是一群底层民众的心灵史。”
刘无难老人的学生邱莹对老师印象很深,她说:“刘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退休以后,还被学校返聘继续教学工作。现在80多岁了,还能书写30多万字的回忆录,非常了不起。刘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自己的梦想,真是令人佩服。”
原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校长王朗辉在这本书中序言评价道,通过这本书记录的一个家庭的经历,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我们国家,从抗日战争到现在的巨大变化。
“对于我终身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有着梦想实现的幸福感,有着成就感,自豪感,我生活得充实而自信。”刘无难老人这样评价自己。她说,自己的回忆录就是一部自己实现梦想的笔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