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五中2016度科技教育总结
丹阳市第五中学是一所“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我校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多元提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始终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历史追溯到1997年,江苏省第4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暨夏令营在我校成功举办。十二五期间,学校连续4年在协会年度会员单位工作考核中,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五星级先进集体”。 2011年6月受省协会与省教科院委托,我校成功地承办江苏省科学教育“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开题工作研讨会。2011年11月,在省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校作为“2005---2010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受到表彰。2012年3月,我校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和谐发展多元提升》的工作报告。2013年1月,我校被评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13年11月,我校被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015年6月,我校顺利通过“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科学教育课程基地申报,2016年,“十三五”开局,我校成功申报江苏省STEM教育试点项目,成为省内首批26所试点学校之一。
一、以投入为基础,重视落实科技教育
我校领导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重视青少年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把科技教育作为校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学校的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我校健全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江苏省教授级特级数学教师林伟民校长担任组长,由以江苏省教授级特级地理教师侯建成、高级教师潘泽新、石华、毛国方等12名科技辅导员组成科技教研组。每学期学校科技活动小组制定科技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科协、镇江科技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校科技教育活动。
我校不断加强科技教育阵地建设,投入资金240余万元建设建造科学教育课程基地楼,分设3D打印、金工木工、机器人、电子技师、物联网、科技模型、科学发展史长廊等专用教室,组建科学名师工作室。“科技楼”与教学楼连为一体,方便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三处科技主题园林分别是:假山、藤蔓、池塘环抱着生物园里的动植物标本,松柏、梅花、长亭掩映着罗列航天模型的科技园,地质模型、风向测定、科普橱窗和高大的银杏树组成了地理园。科普与园林交相辉映,形成我校独特的科技校园文化景观。另外,在学校教育经费中,有科技教育的经费立项。在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中,每年安排5万元,用于开展科技竞赛、综合实践活动。
二、以课程为核心,全面普及科技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努力建构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使学生可以系统地接受科技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供了课程平台。
1、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科技社团活动。我校以镇江市研究性学习基地为依托,组建多学科、多门类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课程等第记入学生学分。《丹阳市南朝石刻文化的研究》,《我身边的大运河》《“免耕稻鸭共育技术”的调查报告》等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2渗透文化基础学科课程。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地理等学科,含有许多现代科技教育的内容。在这些学科教学中,我校教师十分注重科技教育的渗透,把有关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生命科学等现代科技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建立以科技楼为载体的科学教育基地,开设有数字化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室、电子制作室、机器人实验室、达尔文实验室等选修课专用教室。把科技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编入课表,学生自报选修科目,到专用教室上课。学校从中选拔一定的苗子参加省市专项科技竞赛。
三、以活动为载体,具体深化科技教育
1.举办学校科普宣传活动周。学校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宣传。每年5月中旬、9月下旬,我校开展每学期一次的科普宣传周活动。主题一般结合当年国际、国内重大科技新闻,参考丹阳市科普宣传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科普画廊、科普讲座、班级科普黑板报、校园电视台播放科普片、科技兴趣小组项目表演等。
2.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参加了从第十六届到第二十五届的历届省科技创新大赛,2016年上交镇江青少年创新大赛作品14件,内容涉及中学生科技创新、科学论文、科技实践活动、小发明等,5件作品获镇江市一等奖。2016年,赵管钰作品《研究简谐运动》获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创新成果二等奖,支丽娟指导科技实践活动《绿化植物香樟作为行道树的利于弊》获省二等奖。2015年,毛恺锋同学作品“安培力的演示”获中学生创新作品省一等奖。
科技创新大赛的专项机器人大赛, 2016年5月,我校参加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第16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中“机器人足球”获得二等奖,WER挑战赛获二等奖,VEX挑战赛获三等奖。2016年10月,我校参加江苏省第二届PowerTech仿生机器人竞赛,一队获得省特等奖,综合总分亚军,二队获得创意项目一等奖。机器人教育已成为镇江市素质教育的窗口,接受多次领导、同行参观交流。
3.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系列竞赛。2012年至今,我校连续4年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物联网传感电子创新设计”项目,每年参赛学生18人左右 ,获省一等奖累计14人次,二等奖24人次。 “生态螳螂”“埃博拉克星”等多件一等奖作品被无锡“比特实验室”收藏展示,学校被省科协授予“电子技师”科学工作室。今年我校参加科技模型系列中,科普机器人、模型赛车、物联网全部三大项目,其中普及机器人篮球获省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3D模型省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电子技师省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
4.参加江苏省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金钥匙科技竞赛。比赛专用科普读物《科学大众·中学生》,我校利用班费每班订阅2份,竞赛专集高二学生人手一份,近3年来,我校均有学生获省级个人决赛特等奖、一等奖。2016年,我校2人获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团体获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奖5. 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科学营活动为我校科技教育走向全国提供了舞台。2013年,我校参加南京理工大学分营,“四悬翼直升机”制作获实践之星一等奖。2014年南开大学分营,我校学生在国家智能研究所“模拟机器人”编程中获得创新奖。2015年,我校参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营,10名营员“无线电测向”和“安装半导体收音机”项目中全部一次成功,在全国20只营员队伍中,展示了江苏高中科技教育的风采。2016年,我校参加兵器工业与西北工业大学专题营,石华、邱波老师被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科学营优秀指导教师。
四、以课题为抓手,优化提升科技教育
2011年4月,我校申报江苏省科技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基于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多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探索》。6月23日,省课题组开题工作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课题组专家诸东涛教授,徐国华博士参与了研讨会,我校课题主持人候建成特级教师做了开题工作汇报。2014年月3月27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育研究所和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共同主持的省科学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结题工作会议召开,我校教授级高级教师侯建成、林伟民主持课题《基于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多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探索》顺利结题,获研究成果壹等奖。为发挥我校课题研究的优良传统,“十三.五”课题的申报我校正在积极筹备中。
我校作为镇江地区高中阶段唯一的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2016年11月10日召开的江苏省首批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考核评估会,我校的经验得到专家好评,我校一定要发挥在省市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在深度、广度上开拓“创新大赛”“电子技师”“机器人”等项目,并把参赛档次提升到全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