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的母校情怀
2016届毕业生于瑞晗(北京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三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脱离了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期进入了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时期。三年里,陪伴我们的是领导的关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温暖,当然也有父母的支持。三年里,最重要的高三,更是给我 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生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回想自己的高三,像是战场,与自己战斗,直至战胜自我,脱颖而出。在13班这个精英团队中,我们竞争,但更多时候我们合作,我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遇到的好题,不为什么,就是大家共同进步,水涨船高,创造出属于我们13班的奇迹。
而那六位老师,不,不是老师,是我们的家长,朋友,老师们不仅仅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他们帮我们开导心理,与我们打成一片,让我们团结合作,寓教于乐,讲真,12年的学途中,不是小学的无忧无虑让我难以忘怀,而是高三我们与老师一起奋斗,共同度过一个个挂着晨星的黎明与月光满地的夜晚的美好回忆。而老师们的教育水平更是没得挑,我高一高二留下的薄弱环节被一个个攻破,不仅仅有我的努力,更是老师及时的给我指点迷津,助我突破。特别是我的生物老师张老师,在我迷茫浮躁的时候,总会拉我一把,和我长谈,多亏了他,我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最重要的还是学校领导的支持,我们是高三新成立的实验班,学校给了我们很多的方便,我们这45人的家庭用了3个教室,有上课的,自习的,和老师办公的。还有给我们配备的打印机,足足三台,还有石书记给我们提供的优良试题,正是这样,我们才能做的上最新的题,从而开拓视野,增加解题思路,为我们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自己其实平时在班里不是很突出,但是老师们没有放松对我的培养和支持,寄予我重大的希望,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于是我也能够更好的调整好心态,像应了那’第十名效应”一般超常发挥,进入北大航空航天工程系,当上了国防生,不仅实现了我的从军梦,而且可以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更要感恩学校,是她提供这么一个好的平台,将我托入这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