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岗中学

现任校长:陆益彰 【校长首页】

  • 学校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岗中学

    学校类别

    高中、初中

    所属地区

    广东广州市

  • 现任校长

    陆益彰

    学校校训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以教学模式的“形变”促进高效课堂的“质变”

发布时间:2015/03/18 11:41:14 371次查看

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宿是集中解决教与学的矛盾。30年代初期,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代表的人脑是“仓库”的理论影响下,强调“灌输”与“注入”,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取代学,只要教好了也就学好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严重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并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到了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提出“五个环节”教学模式,冲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提出在教的过程中适当留给学生练的机会,体现在“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后来对“五个环节”加以改造,提出“精讲多练”,试图为学生争取多一点的“学”的成分,然而受到当时教育观念的制约,很难摆脱教师统治学生的局面。

但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新教材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也不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而指向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在新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死守讲授的模式,套用“组复新巩布”的万用公式,已经不合时宜,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以“形变”促“质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空间。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带来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形式的改变,这一改变,必然打破旧的“教材——教师——学生”的线性传递关系,建立新的教材、教师、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形变”

    新课程三维目标构成了一个整体,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三维目标的实现主要得力于学生学习方式(形)的转变,前者制约、决定后者,后者成为促进前者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二、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形变”空间

新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习的选择性。这些观念的具体实践,都将通过克服过去单一的“大一统”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形变”。可以说,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也同时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实践环境和“形变”空间。

   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高效课堂“形变”的样板,也是一种经证明的优质教学模式。它按“271法则”分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做到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堂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座位变了,课堂散了,四周全是黑板了。学生上课时的座位不再是插秧阵,而是“变形”为矩阵,学生可以随时发言、下课桌、扒黑板。神奇的是,课堂的形式乱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提升了。原因何在?杜郎口中学打乱的只是课堂的形式,改变的却是教育的观念;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素质提高的宗旨却没有变。杜郎口中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形式的改变,促成了学生学习效果也就是学习质量的改变,使课堂教学更合理,更有效,更高质。

再来看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它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讲学稿”像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正如该校校长陈康金所说的:“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瓿,探究疑问,解决疑问题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除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讲学稿还是学生的练习册”。

深圳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教学”,既改变学生分组学习的座位,又改变学生学习的常规流程,以“自学、互帮、释疑、反思”环节,“相信学生、解放教师”,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帮”,使优生更优、弱生上进、全体学生齐发展。

三、如何实现以教学模式的“形变”促进高效课堂的“质变”

(一)教学模式的“形变”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我们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明确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系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整体安排的结果,是对教学活动的完整反映。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这也正是把教学模式称为“大方法”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学模式的“形变”应对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设计,使其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优化组合的完整的教学活动系统。这一点,无论我们观察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杜郎口“三三六”模式,还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都有其“形变”的系统性。

(二)实现教学模式“形变”应百花齐放,同时要防止模式化

 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形变”,促进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质变”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形变”并没有标准形式,但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从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上入手。这样,不同课型,不同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又出现了差别,可能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方式,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同时又要防止“形变”矫枉过正,出现模式化。

而要防止教学模式 “形变”的模式化,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模式的“形变”要因学科而异。不同学科,甚至相同学科的不同年段,都有其自身特点,建立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其特征。例如,物理课一般都有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程序,且很多时候表现为习题,但语文课的练习和作业可能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并不需要专门设计。

其次,教学模式的“形变”要因文本而异。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属不同的门类,教学结构及程序的安排要兼顾于此。如语文课文就有叙述文、写景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形式。面对一篇五光十色的写景美文,采用初读→研读→体会交流→整体品读的步骤可能十分理想,但对一篇科普文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第三,教学模式的“形变”要因学生而异。教学模式的建立要通过与学生的多次磨合才能达成。一些教师看到别人在公开课上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似乎游刃有余,不料放到自己班上却大相径庭,这都是没有对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学习习惯、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结果。相反,即使是面对同一班学生,如果自己起初设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愿望不符,经过灵活改动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教学模式的“形变”要因教师而异。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自己也当作教育资源的典型表现。

最后,教学模式的“形变”要因教学资源而异。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尽相同,软件环境也千差万别,教师只可能依托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而不能超越这一条件。

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重要的教学“形变”,目的是达到教学主效的“质变”。可以说,当前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由“形变”促“质变”,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