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

现任校长:张先龙 【校长首页】

  • 学校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

    学校类别

    高中、初中

    所属地区

    广东广州市

  • 现任校长

    张先龙

    学校校训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二中”高考:成人的一跃

发布时间:2014/08/18 13:32:58 486次查看
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高考就是一件事。——张先龙校长
6月25日中午,广东高考成绩放榜。
“我校今年高考再获新的突破,重本率为67%,本科率为99.1%,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各位家长的关照;祝贺各位同学取得理想的成绩!”
张先龙校长平淡自然地口述了《向二中人汇报》,寥寥数语,质朴真诚,坚定自信。我想,这对于每一个“二中人”,尤其是奋战2014届高三的师生家长来说,从官网看到这近似一条微博的高考喜讯时,肯定会有不同感慨、甚至不乏疑惑吧!
我没有疑惑,正如认同媒体人陈方在时评《衡水中学的喜报不是教育的荣耀》(《新京报》06月24日)中的观点:“这些超级中学是畸形教育环境下的胜利者。在高考方面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但就教育本身而言是否算得上成功,则存在很多争议。如果了解一点他们非主流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看过高考前学生们宣誓的种种口号标语,更会让人心存狐疑。把追求分数推崇到极致的中学,是教育所应追求的目标吗,对那些孩子一生的影响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每年当超级中学捷报频传,很多人对他们的喜讯也报之以矛盾的态度。”诚然,对于每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一定会深切地接受康德的“除了上帝之外,人是至高无上的;人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人就是目的。”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使“人”成为“人”,“人”不是达到任何其他目的的工具。所以张先龙校长诗意地为每一个“二中人”界定,高考是“成人的一跃”!
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高考成绩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高考成绩的意义在于进行区分,教学没有必要过分地单一强调分数而导致漠视教育过程对“人”的内在精神发展的深远影响;更不能在强调中使“高考成绩”成为“目的”,表现为自恋式的欣赏、或是非理性的比较、甚至是含沙射影的攻击,让本应有尊严的教育自我矮化。然而,当下这个“高考大过天”的社会,可谓“高考的江湖没有水,只有无数漩涡”;“分数至上”的习气挟裹着急躁而迷惘的人们,不断往前冲,没有片刻的思考,从理想的云端坠落,没有了眼光与视界、没有了胸怀与信念。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而我们当下,面对高考,更要时刻警醒的是——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功利)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张先龙校长自2011届高三备考指导以来,就一再强调点化:高考就是一件事!对于二中的每届考生而言,这意味着,当我们面对高考这一件事,不必夸大,也不必看低。它值得我们珍惜,因为它让许多还迷茫于人生方向的人们有了一个可以暂时为之努力的目标,肩负着重担,也怀揣着梦想。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成功之路也不尽相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每位同学都犹如他日终将展翅高飞的大鹏,人生之途遥遥何止九万里!要有“垂天之翼”这样坚强的羽翼,飞越一生,找寻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就不能仅仅将眼光止于一场考试。高考并不是奋斗的终点,不管成绩如何、读什么大学,都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伴随一生的胸怀与信仰、精神和勇气、践行及修养。
因此,面对高三备考,每一个“二中人”都有着“逆流而上”的勇气,顺应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不要让锻就一生基石的学堂沦为“高级加工厂”,也不应偏离踏踏实实的正路,踏上违背人性的征途,应该厘清教育与高考各有着不同的使命与任务,坚守“二中人”“办端正的教育”、“有品质的教育”的信念,与时间做一场博弈,接受时间的考验!
“二中人”深信:在时光之轴上,唯有大情怀,我们才能有教育的大境界。
高考的备考,无论对于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是一场人生的修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既是一切的原点、亦是归宿点。这,是2014届高三纷繁的备考工作的聚焦点!
所以,2014届高考成绩,注定是时光轴上自然却不平凡的光点。
 
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
教育天然纯粹,方见本色。而且,凡事之成,亦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惟有事的纯粹与人的专注,才会有结果的圆满。
2014届高三备考,年级组清醒地定位为“精耕细作顺天时”的农耕,期待在悠然中不断发现惊喜,在悦纳中静候与品尝时光之酿。在岁月静好中,全体师生的事务,更多是充分唤醒工作与学习的意义及价值所在、从而觉悟精神的安顿与生命的沉淀。
当第一缕晨曦照亮校园,每天都有不少高三学生,本来不用再如高一、高二时那样晨跑,却以矫健坚定的步伐,奔跑在北冥湖畔;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时,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馆……处处都有着高三学生自觉运动的身影。2014届高三学生,在自发“早练”和“黄昏练”方面,比过往有着大幅增加,成了校园美丽迷人的一道风景。
每周日晚上,高三班主任必定聚集在一起。在总结过往高三班会课以及深入研讨基础上,级组拟定了整个学年的班会课主题(定主题、定时间、定教师),文远金老师与刘沛新老师两位级长认真细致地组织全体班主任,每周日晚都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进行年级阶段性小结与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班会等形式,不断细致地推进班级管理的落实。
每一次阶段性的时间节点上,雷建平主任总是及时而敏锐地抓住关键问题,积极主动与备课组长的沟通与统筹,让每个学科备组在优良的备考传统上,充好发挥备长队伍作为教学骨干力量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联动全体学科教师,充分发挥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不断努力地让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尤其值得提倡的是,全体教师在整个高三备考过程中,都能共同积极研讨问题、形成决策,同声共气去落实,精益求精地发展……诸如:每次阶段性测试后,“多讲以后怎么做,少讲考试考得怎么样”、“大力表扬好事,小声纠正错误”的年级精神贯彻非常到位,让师生的共同备考都有着温馨氛围与良性的互动。
针对生源结构的特点,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雷主任带领级委,与班主任们、科任老师等不断研讨,最后级组将临界生工作的启动提前到上学期,及早确定名单(动态调整)、确定老师,及早召开教师大会介绍计划落实“带研究生”任务,分批召开重本临界学生、家长座谈会会议,设计临界生工作跟踪手册,大考后及时反馈临界生成绩给全体老师,不断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非常注重学生精神品质发展,如抗挫折的承受能力、理性评价自我的能力、处理问题信息的能力等。雷主任提出了“高考是一件技术活”的思路,因此本届高三在平稳前提下,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充分利用六校联盟研讨汲取有益方法,如给学生更多自习时间、临界生班的组织、作息安排等;大胆介绍郭召良博士及其他团队在备考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如时间管理、答卷技术、心理疏导、个别谈话技术等等。这些细致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理想成绩的取得与心智不断成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届的高三备考,算得上是进行了比较多的探索与尝试,但全体高三老师都怀揣着梦想,默默支持、不辞辛劳地奉献,朝共同的方向与目标,一起奋进。对于改革中不够理想的地方,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找出症结与对策,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经验。譬如年级组针对学生入口成绩基础较薄弱、自主安排学习能力较差、冲刺阶段学习节奏掌控不能到位、考试适应性的需要加强等实际情形,年级组最后决定三场适应性测试。其作用自然不言自明,但由于时间安排太接近高考,学生消化吸收没有理想的回旋余地,所以有老师建议时间可提前一些,让考前适应性测试更有切实的效益。
……
诚然,2014届高三高考成绩又有新突破,非常大的程度上,源自于全体师生的高度默契这一集体性精神气质。“二中”高考备考的确成了一门技术活,但没有工具性——每一个“二中人”对高考备考,都有一个共识: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样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
 
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丰子恺
在高考被冠以“全民”二字的今天,每一个学子的高考也渐渐演变成一场“输不起”的人生战役。然而,被一个冰冷数字主导的高中生活注定是不完整的。
每一位清醒的“二中人”,直面着这客观现实中的不完整,如同守护着满地的破碎。因为,我们清楚,高考成绩的追求与取得的结果,由于目的不同,即使数字相同,其意义仍然不可同日而语。“二中人”的数字,其本质中,更多是对自己二高校园生活乃至人生所追寻的更高期许——不断寻觅对现实的超越、对精神的皈依。
高考备考,不仅仅是身体的劳累与苦作,更应是在精神情感上“让学生比较舒服”,张先龙校长一贯强调,“但这种舒服不是享受,也不是颓废。”“我们一直不和谁争,但不是我们没有上进心,而是师生专注于内心的充实、强健,学校这生命体,同样专注内在品质的丰富和提升。”
诚然,“二中人”的高考备考,是“成人一跃”的践行,借“高考”的名义修炼自我。
首先,每一个“二中人”都努力让高考备考的一段时光,仍是时处渗透着师生情感深笃相伴、教学彼此相长、智性趋于强健的一段温馨生活。在二中校园里,老师不是用整齐划一、机械的教授方法和管理,去“催熟”学生,而是充分关注学生资质的不同、悟性的迥异,分层分项地引导学生学习,力争不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而消磨个性、灭掉灵性。在整个高三的教学中,我们仍然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还通过阶段性学习心得交流级会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使学生有一份真切的自信,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让学生明白:自我透悟内化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成长。
其次,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这优势,智慧借助备考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和礼貌待人,促进沟通与提升人际关系交往的能力,并及时反馈生活学习中的有特别意义的事件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态度与情绪,从互赢的角度解决问题,勇于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兼顾考虑其他同学的需求,争取做到利己利人,有效地进行互助与合作,争取做有意义的事,为班级、宿舍、年级乃至学校做带来积极影响的事。
此外,我们非常清醒地让高考备考成为每位二中学生进行人生自我规划的历练。在高考备考中,我们不断地锻炼学生有计划与目标、积极主动地做事,懂得先分主次,制定日程表,标明优先级,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不该做的事、勇于说“不”,有条不紊地自觉执行与反馈,不断培养毅力与适应能力、深入强化对自己负责的品质。
简言之,每一位“二中人”的“喜悦”在于——真正的自我成长;每一位“二中人”的“静心”在于——有人生准则、勇于承担责任、做事有计划、懂得自我管理、有团队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因此,2014届的高三备考一年里,“铃声伴驼行”成为精神的高地,召唤着每一位“二中人”,将高考视为一件事,“踏踏实实地做,日有所计、月有所结,如驼行大漠,稳步向前。”雷建平主任以“平心定气之心态、平易近人之作风、平治正理之管理”带领着级长与全体高三师生,精细中追求卓越,勇气中锐意探索,智慧中成就精彩,奋斗中领悟尊重……不断形成二中的校园文化。因此,张先龙校长曾自豪地描述二中:“我们的学生都是充满生机的活泼少年,教学方式的悄然进步是我们的坚定追求。”
“教育的根本是引领灵魂向上!”高考并不是中学教育的终极使命与追求,对于全体“二中人”来说,这是“成人的一跃”——而在这矫健的飞跃之前,是在这苏元山下、北冥湖畔整整三年的丰美时光,在这里,成为一个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成为自己。
在追寻教育本原的长路上,每一个“二中人”都深信:每一学生都有向上向善的意愿,每一位老师都尽心尽责地奉献,我们正不断努力地且悟且行,而2014届高考成绩不过是一个旁证或注脚。
 
不是结语
当“小时代”逆袭传统经典时,时尚不再属于矫情或虚假,而是客观与数量的存在;当台媒称《变形金刚》内地译名俗气时,潮流注定没有方向——《Malèna》的台译《真爱伴我行》终究逊色于大陆译名《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当世界杯巴西7︰1惨败德国时,巴西输的是前场的球员与文化底蕴、没有了巴西足球自己的特点……类似地,这一切,形成了现实的黑洞,让世界疯狂,却不知所因。然而,2014届“二中”高三工作,不是时尚、也非潮流,但“二中人”有自己的自信与底气——前场的锐意进取与文化底蕴的积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