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2024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钮小桦

北京市第二中学【学校首页】

  • 中文名

    钮小桦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校长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钮小桦——给学生知识之上的素养

发布时间:2014/03/21 547次查看
教育是涵养与浸润

在寒冷的冬日和钮小桦晤谈一室,颇有点坐而论道的意味。钮小桦的“每句话都带着观点和思想,需要听者不断用心去咀嚼、去玩味。”他讲:“好的教育要像空气一样,成为支撑学生生命的元素,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他“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空气是生命之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地都在影响人的生活。学校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地方,同样需要“空气”,滋养人性灵的“空气”。“空气养人”就是建构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钮小桦告诉我们,“空气养人”算不上新鲜,不过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扬弃。《菜根谭》中有句话,他极为激赏“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千古圣贤之心。”教育即生活,他说:“重要的是悟,是涵养和浸润。”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乐的,富于人文底蕴的大气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他希望“当学生回忆往事的时候,北京二中留给他们的不是痛苦,而是生命必须的营养。”

在教学楼间行走,会看到一座座、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橱柜,走近一看,里面是二中优秀教师们的课堂教案、书稿、有纪念意义的私人用品,这是他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寻;我们能还看到墙壁上各式各样的名人名言,他们在用墙壁说话。稍等一下……其中夹杂更多的竟是学生的习作、习题,这是展示孩子们才情的“学生手迹展”,是他们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这面墙壁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对话。钮小桦告诉记者北京二中硬件中的环境建设力图打造一种文化,不走形式,不在于单纯的美化,而在于“育人”;在于人与物化的环境之间,有信息的传递,有心灵的对话。

一个孩子有幸在这儿生活几年,长年累月,积攒升华,他的思绪会起多少波澜?他的气质又将如何不同?“就算学生是个萝卜,熏也熏得有文化、有底蕴、有涵养了。”有老师打趣地说。

六百教育给你营养

“学校不在于教会学生几道题,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钮小桦说。

“空气养人”出自一个浪漫与现实融会贯通的思考——关注十年后二十年后孩子的成长,旨在创造最适合人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一个价值期待。其深层意义在于:学校是生命成长的地方,需要滋养人的“空气”。当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留在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甚至影响终生的,不是哪一门具体的学科或知识,而是经过几年校园生活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

2001年,钮小桦来到北京二中任校长,那时“空气养人”的理念还只是个雏形,是他对于素质教育的思考。刚提出来时,很多人不理解,有人甚至质疑:太玄了,该不是作秀吧?这样的声音钮小桦听的多了去,但他却没有辩解,事实胜于雄辩。当有的人还在狐疑彷徨的时候,“六百教育活动”被推行开来。现在想来,那不啻于一声惊雷,喝退了人们的疑虑,让钮小桦的理论开始为大部分人所认同。
“百位名人进校园”,倡导积累与机遇;“百位校友进校园”,发现成长的基因;“百位教师进班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走进百位学生家庭”,推动家校结合;“百所高校进校园”,激励学生规划人生;“百节学科素养课”,打开学科视野,提升学科素养。这就是北京二中为学生设计的“六个一百”教育活动。白岩松、邓亚萍来了,原来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容易,每个人的青春都会伴有迷茫和困惑;师兄师姐回来了,他们从二中进入大学,走向社会,自立、自强,树立了二中人的良好形象,展现出学校的文化基因……

“中国孩子最缺乏的没有自由,没有空间,没有质疑和批判精神。”钮小桦觉得这种体制下的教育扼杀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们是在按照社会的普遍期待成长而忘了唤醒自我的需求。“六个一百”的开展正是对这种教育体制的质疑,它变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训式”为“开放式”、“渗透式”、“疏导式”的德育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二中的学生就是在这些活动中,从不同地方,不同人,不同角度来吸取成长的营养。“六个一百”把成长的机会交给学生,信赖他们,鼓励他们追随心灵深处的声音。

君子不器。钮小桦提倡教师要做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要克服功利短视的教育观,具备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的远见。他说:“教育应该是一座桥,连接现实和理想,让我们在今天看得见学生明天的成长。”


课程是支撑学校特色的核心


钮小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关注的方面往往是别人所忽略的,比如说他专门拿时间来考察过中外招生简章。而正是从这些简章中,他得出自己的大道理:中国学生的招生简章是模式化的,往往要提及学校历史悠久、师资雄厚、设备优良、办学业绩丰富。国外却不是这样,他们会你告诉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然后会把课程一一罗列出来,告诉学生和家长这里有什么课程,这些课程都有什么特色,由哪一位教师来教,在哪里教,用什么方法来教……

有什么不同?关注点。中国的学校关注学校本身,国外的学校关注课程,关注自己有什么可以给学生。钮小桦个人欣赏的是后者,所以他才会在2008年提出一个观点:让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成为二中办学的亮点,成为学生选择你这所学校的理由。

他认为课程特色是支撑学校特色的核心要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程是学生思想激荡的生发场。所有的办学理念、教育主张、教育期待、教育目标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要靠课程去影响学生。课程的魅力在于启发、引导、空间、自由,而学生最缺乏的是自由和空间。所以钮小桦认为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在钮小桦的大力倡导下,几年时间,北京二中建立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其基本目标是形成基础的、多样的、合作的、选择的课程体系,坚持强调其“多样性、适用性”,更突出其“前沿”、“时尚”和“变革创新”。涉及“文学与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创新、技术与生活、体育与健康”等五大领域约160门课程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

字如其人,他们的书法课,属意提高学生修养;国标舞课,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文雅得体的异性交往;有高尔夫课,学习如何挥杆、怎样着装;还有体验类的职业见习,组织学生到报社电台、政府部门、商业服务业、跨国公司等上百个单位参加职业体验。他们甚至为一个学生建立自己单独的实验室。

“我们不是要打造系统的课程,而是要创造一种独属于我们学校的课程魅力。”钮小桦讲。北京二中的的课程不仅是关注知识而是强调意识、文化、观念、能力、素养等更深层次的方面。就是把教育渗透在学生的骨髓里,流淌在学生的血液里。钮小桦用行动践行着他的教育观——“教育是一种自然,不是刻意、刻板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