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邓宏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学校首页】

  • 中文名

    邓宏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未知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让教育梦想之舟扬帆远航 ——重庆七中践行新课改,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

发布时间:2014/03/13 543次查看
近日,“中国梦·教育梦·学校梦”全国高峰论坛高中教育改革与创新分论坛在重庆七中举行。主办方称,选择七中,源于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质的教育质量、独特的育人思路等诸多优势。

尤其是今年,学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专科上线人数与上线率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重本线359人,上线率达42.59%。龚梓坤、李世超分别获得沙坪坝区文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优质的教育质量,帮助学子插上追逐人生梦想的翅膀。

正如校长邓宏所说,“孩子的梦就是学校的梦,在新课改的牵引下,实现共同的‘教育梦’,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成人成才,我们已经在路上,我们还将远航。”

追梦

模式创新 找到开启卓越课堂之门的金钥匙

“课改就是改课,卓越课堂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邓宏于新课改之初就早有断定。

2010年,在沙坪坝区“先学后导、互助展评”这一基本模式下,重庆七中以着眼未来的教育眼光,以革故鼎新的改革魄力,以构建有效课堂学习模式为突破口,确立了“168问题导学学习模式”。

“‘1’即为学校的‘未来教育’办学理念。‘6’指探索出6种课型,即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等。‘8’指该模式8大要素,包括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这一模式,“教学方式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老师则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看到小组里其他成员都那么认真,我也要加把劲,不给集体拖后腿!”“新课改后,课堂气氛更融洽了,一点都不担心说错!”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本懒惰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曾经说话都脸红的学生也变得自信、大胆……学生乐于自学、善于合作、主动探究的氛围日益浓厚,课堂散发出生命与活力。

“168问题导学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不仅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新活力,而且使重庆七中的教学质量一直位于沙坪坝区前列。

“有力度才有效度。”邓宏表示。“步入改革深水区,在深水区作业就需要以‘168问题导学学习模式’为课堂基本模式,实现分层教学,让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到卓越。”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按照一本教材,三种进度的方式,采取“一统五分”的组织原则,率先在高2014级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科目涵盖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地理。本学期又在高2015级推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个别辅导“成为七中教学上的一大新特色。

“分层教学,就是实现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任课老师搭配等最优化,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学校负责人表示,课改是一项需要耐心、静心、精心的长期性工作,他们还将担起重责,不断推进高效课堂纵深发展。

筑梦

课程构建 呈现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新世界

“金字塔到底是怎么建成?秦始皇留下的悬案有什么蛛丝马迹?玛雅文明又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其实都可以从金老师的选修课“探寻历史奥秘”中去寻找答案。

在重庆七中,不仅仅是历史课,旅游摄影、武术、足球、象棋和音乐欣赏选修课,很受学生青睐,有些选修报名刚开始,名额就被学生们“秒杀”了。

在多数人印象里,选修课是大学生的专属课堂,然而,在重庆七中,足足开设有60余门选修课,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最主要载体是课程。”邓宏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课程体系要由单纯指向升学向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转变。

经过反复探究,学校基于国家课程、学校特色、学生发展的三项基本原则,高标准地建构起了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兴趣型、提高型、实践型)、研究型课程自主化的课程体系。

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选修课、活动课等课程被开发出来并日益完善。尤其是综合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成为一大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修课程编写上,学校整合了校内外资源,除了本校的老师外,还聘请了部分外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并编制了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开发出电子选课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择。

在教师的安排上,学校也是充分结合教师特色,巧妙安排,例如通用技术课程的两名专职教师都是市区赛课或技能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重庆七中始终把眼光放远,永远把学生的现在与他们的未来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未来发展的可能,在学校看来,“或许正是在今天多种可能中诞生出的一个,而最适合这个学生的,就将是他最美好的未来。”

绘梦

名师培养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宁愿身体上累一些,也不愿让高三的孩子们有一丝闪失。”樊隽老师语气坚定地说,“一定要陪着他们度过高三这段重要时期。”

说这句话的时候,樊老师5岁的女儿刚因为遭遇车祸住进了西南医院重症监护室。然而,既是支部书记,又是班主任,还要带两个班英语课的她,想到任务紧迫,只请了两天假,就忍住伤痛回到教学第一线,每天学校医院两边跑。

让全体师生感动和钦佩的,不止樊老师,还有坐在轮椅上上课的孙锦老师。今年5月份,因为意外,她右脚脚骨断裂了,根本无法走路。但当时正处在高三最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守治疗,因为她知道班里的孩子离不了她。最后几十天里,孙老师就是在轮椅上上完了课。

人人能吃苦、讲奉献;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追求教育的本真,这是重庆七中老师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学校看来,教师只有爱心还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改走向成功的保障。

学校继承并发扬“三层四定”校本教研的优良传统,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让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经常开办有“东川大讲坛”,邀请名家名师开坛讲学,还分期分批派教师到课改先进地区如山东、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学习。聘请冯恩洪、韩立福等专家到校进行理论引领,其中,冯恩洪教授正式被聘为学校名誉校长,指导课改深入发展。

具有未来眼光的教师是研究型的教师,是不断求发展、勇于创新的教师。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学校的教学管理采取了“三级督导管理机制”,在督导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师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

而对青年教师培养,学校则着重以“现在之名师”助力“未来之名师”,如由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重庆市名师刘少鸾,重庆市特级教师金世会等为成员组成的“名师工作室”,以“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其中,张蕾老师代表沙区获得了市高中地理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董彬彦老师两次在市级生物教学研讨会上献课。

经过3年来的课改,学校惊喜地发现,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缩短了;教师得到了发展,做新时期智慧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

圆梦

奠基未来 拓展学生多元发展空间

今年七中足球班有5个学生一下子被重点大学录取,这让邓宏很感触,他认为学校的梦想和学生的梦想是一致的。

“足球班的学生们来学校,为学校拿荣誉拿奖牌固然令人欣喜。但学校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他们每个人都能考入理想的大学,今后有好的工作,能够实现自己幸福的人生。”邓宏深情地说。

不仅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重庆七中在250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奋的学习传统和蓬勃的体育传统”三大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未来教育”办学理念,打造面向未来、多元成才的人。

为此,学校找准传统育德,把250多年的历史看做最好的德育校本教材。校园里,周恩来、邹容、杨沧白、张培爵等人的雕塑都让学生及老师可时时瞻顾崇仰。并将德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将“整体育人”育德范围扩展至更广层面,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健全人格、崇高理想”的“德行人”。

开放智育育未来“现代人”,为学生提供“未来”之课程。学校不仅做好校园网、实现数字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数字化环境建设,还加强教师网络运用能力,培养有未来眼光的教师,进而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现代人”。  

令人称赞的是,七中独辟蹊径地将传统足球特色作为燃点,积极开展运动会,组建田径运动队、篮球队等,不仅强健了学生体魄,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更让学生在过程中磨砺意志,成为具有“强健体魄、拼搏意志”的“健康人”。

“独立自信、品行高雅,重庆七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七中的学生以其特有的气质、能力、素养,不仅赢得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也给自己奠定了一个值得期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