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2024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邓少军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学校首页】

  • 中文名

    邓少军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未知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北京市第25中学:强化科学管理 促进内涵发展

发布时间:2014/03/07 478次查看
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

北京25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原名育英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20世纪30-40年代就已驰名全国,1952年由党和政府接管,转为公办。144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1996年开始实行“民办公助”的教育体制改革实验,2000年创办了全日制初、高中寄宿部。学校现有走读和寄宿校舍2处,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教职工近300人,在校学生近3000人,学生来自全市、全国各地,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学生51人在该校留学,学校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完善,校园建设环境优美,师资力量基础雄厚,课程结构科学合理,管理体系严谨规范,生活服务细致周到。

学校获得国家教委备案,市教委正式批准的与加拿大查尔斯·贝斯特高中学校合作项目,2007年12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部的年度检查通过审核。今年,该项目首届高三毕业生已申请国外大学和学院获得预录取通知率达到100%。学校与英国伦敦联合语言学院合作建立“伦敦英语”校本选修课程培训体系。聘请外籍教师17人,均具有合格的教师资质,较强的教学能力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英语师资力量,该项目举办六年来,累计参加学习的学生达9980人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中考的英语成绩多年来保持东城区的一流水平。

体制变化趋势带来的全新思考和工作实践

2007年2月,老校长退休,区教育工委从北京一中调邓少军校长任25中校长,在办学体制将由“民办公助”向原体制转轨的变化进程中,25中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邓少军校长临危受命,他带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一个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坚定勇敢地挑起了引领25中继续前进的重担。

邓少军校长是一位有着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经验的校长,他从事中学工作33年,邓校长给人的印象是少语、稳健、充满智慧且务实低调,他反对华而不实,强调依法民主;他工作思路清晰,善于团结同志;他深入一线部门,全面了解情况;他决策周密果断,注重细节落实;在邓校长“强化科学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党政工团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认真分析25中的现状,在区教工委、教委的关怀领导下,从抓干部、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入手,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校工会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局面,经过反复学习研讨,逐步统一干部教师的思想认识,决心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的教育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区教育大会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这一关键问题,邓校长认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本质是育人,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不管是什么样的办学体制无一例外。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科学管理力度,坚定地走促进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进步。

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狠抓细节,初见成效

学校从抓德育入手,构建德育系统,落实常规教育环节,表彰正风正气,加大管理力度,聚焦课堂,真正以教学为中心,校长带头进班级听课,制定《毕业年级工作奖励方案》、《科研工作奖励方案》,干部下年级下教研室,将好的报告请进来,将一线教师派出去,广大干部教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开阔眼界,虚心向兄弟校学习,经过精心策划举行了隆重的跨校拜师仪式,多项市、区、校级科研课题正在积极的研究之中,所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教师们正在认真实践着胡总书记对教师的希望“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育教学科研风气日渐浓厚,一大批青年教师正在成长。

以高中新课改、初中建设工程为契机,锻炼队伍,发展自己

自07年初始该校积极参加了高中新课改的各项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成立了新课程领导小组及各工作小组,拟定了《新课程设置方案》、《新课程选课指导手册》、《研究性学习方案》、《综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组织了对新生和家长的培训,在区研修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教师们积极探讨,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难题,大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摸索调整方式方法,使新课改工作正逐步走入正轨。

为推进初中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以保持二十五中初中优质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落实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相关要求,学校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经过反复研讨,以提高质量为根本目的制定了学校初中五年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回顾,发展机遇的分析,就依法办学、学校设施设备完善、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制定了实施方案。从学校内部挖掘潜力,强调了内涵发展。对现状进行诊断评估,通过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满意度,在关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改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发扬特色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自2000年以来,学校已有7000余名学生享受了寄宿教育,实践证明:寄宿教育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教育、自管理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寄宿,同学们逐步学会了尊重、宽容、友爱和互助,学校总结出寄宿教育的八个方面优势: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自管理能力;有利于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加速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强化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沟通能力;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少走读所占用的往返时间;便于更多素质教育内容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家庭在教育子女中的困难与矛盾。目前,该校有近800名学生在廊坊寄宿,“温馨小家”是孩子们寄宿生活的基础,文明就餐是寄宿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同时容纳近千人就餐的学生餐厅宽敞明亮,同学们都能自觉有序地到指定餐桌取餐就餐,逐步养成了按需取用的好习惯,改变了挑食的毛病,井然有序的学生就餐已成为寄宿部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妥善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解决的困难,落实了学生课间操及课后体育锻炼,真正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寄宿部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在2007年10月教育部推广的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发布会上,同学们表演了校园集体舞《青春旋律》和《校园秧歌》,受到与会同行们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境内外多家媒体给予了采访和报道。2007年9月在东城区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活动中,男生“旋风跑”和女生“中华集体跳绳”,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愉悦的良好心态,受到各方肯定。

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艰苦努力下,学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一定的进步:被授予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中学之一;被评为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会继续保持了全国模范工会之家的光荣获市级先进;东城区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区级博爱在京城先进单位;区级交通安全先进单位;中高招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