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2025春高中下学期精品课件

陈才锜

浙江省温岭市温岭中学(温岭市温中双语学校)【学校首页】

  • 中文名

    陈才锜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校长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新课改,这两所高中的经验值得学学

发布时间:2016/09/14 408次查看

新高考带来课改新挑战,全市各高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

高考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选课到选考,在选择中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贯穿的主线。目前,我省高考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我市社会各界也不同程度地对新高考改革出现了困惑、迷茫情绪……

高考改革不单是一个考试问题,而是教育全方位的改革。新高考,我市学生选择权增加,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从过去的改革尝试转变成一种新常态。这必然对高中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人事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以及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配置带来严峻挑战。原来的老办法不能适应,需要积极探索,形成新的办法。

我市各地中学对新高考的考试招生模式进行了各种探索,较好地回应了改革诉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转型。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完善班级管理?怎样增强学生理性选择能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市两所高中的经验值得学习。

台州一中:推进课程的融合和重构

据记者了解,台州一中依据深化课程改革和适应高考招生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多元选择和自主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一体同心,三翼联动”的课程结构,探索契合高考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

面对新高考方案对四类选修课程开设带来的冲击,该校在课程开设方面强调“融合”。首先,将以“学科”为中心的“国家限定选修课程”和“校本知识拓展课程”相互融合。在高二10月到高三10月4个学段均开设拓展类课程10课时以上,既满足学生同时修习3门选考科目,也满足学生选择修习各类学科素养类选修课程,提升其全面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其次,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与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融合。我校开发和引进家用电器入门、电子商务、食品营养与检验等系列应用型职业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选修课程过程中了解职业性质、增强职业兴趣和明确职业倾向。最后,实现社会实践类选修与学校科技教育办学特色相融合,凸显台州一中学生的“科技素养”的标签。

台州一中副校长吴君磊介绍,学校严格按照省厅“必修课开足开齐”、“学考并开科目不超过8门”、“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超过26小时”等规定,适时地调整三年的课程设置。在高一年级适当减少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周课时,增加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门学考的周课时,以便学生能够在高二10月参加首次学考,实现“学一门,考一门,清一门”,减少同时学习科目数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二年级针对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特点,适当增加三门学科的周课时,缩短修习时间,实现“学段制”教学。高三年级,增设音乐、美术、心理等以缓解课程的单调、学习的枯燥和紧张的情绪,引进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帮助部分学生提早修习和完成大学基础课程,开设部分学科素养类选修课课程促进学生特长学科的发展。

台州一中在高一下学期实施“行政班固定,教学班走动”的模式,对于“七选三”的七门学科实施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吴校长告诉记者:“由于学科教师人数的限制,实行分部管理。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职业倾向等规划,实行分类编班。根据学生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学生考试的科目数和考试时间都具差异性,采取选择性‘走考’。学校根据三年课程规划,适时地创新和调整教学管理方式,旨在满足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实现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影响到一中的教学质量,在各类质量检测中成绩斐然,2014级学生在首次学考和选考中初战告捷。

温岭中学:满足学生的扬长选择

招生考试改革,应是服从于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改革。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再次防止过于重视高考分数和升学率,以使教育回归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国家有用人才上来。

据了解,新高考的“七选三”组合共35种,一般学校有20多种选择,而温岭中学每一届均有35种组合。从民意测验看,学生即使编不了教学班也不愿意改掉自己的选择,即使自学也要坚持自己选择的科目。所以温岭中学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选课的平台、途径和保障,不让一位学生发展受限制。

结合新高考改革,温岭中学提出了“行政班+教学班”和“行政班+学科班”的形式,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扬长选择。温岭中学校长陈才锜介绍说:“首先,35种选择若没有行政班贯串高中3年,学生会在心理上失去归属感。若没有课程的行政班,也是无法组建成班集体和班文化的,行政班是实施学生走班的基础和习惯思维的归宿。行政班在高一期间完成高一所有课程的学习,与原来的班级管理授课一样,以过渡和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到高二、高三时,一部分学生开始分类走班,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仍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上课和活动。”

“其次,我校把‘七选三’科目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班内承接高一内容学习后,完成3门课的选考要求学习和4门学考科目的学习后,逐步参加和完成高中期间的学考和选考的考试。如果‘七选三’科目相同的学生不到30人,无法组班上课,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学科组成学科班。”陈才锜告诉记者。

“我们认为,只要行政班3年不变而每次考试结束后进行教学班和学科班的重新组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减少学生的无效走班,满足学生高中3年所有的选择,满足所有学生多次考试的需要,管理效率比过早分成‘不走班的新的行政班’要高。”

高考招生制度和深化课程改革不能局限在应试的教育模式中。温岭中学多变量的教育教学因素通过“行政班+教学班”和“行政班+学科班”的主体模式框架梳理,在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使得教学管理的变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是它得以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试点下来,温岭中学在学业水平考试和地方质量检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统计显示,80%的教师和91%的学生都认可这一选课走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