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杨光旺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第一中学【学校首页】

  • 中文名

    杨光旺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1970年11月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吉首大学政治系

  • 主要职务

    城步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一民族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城步一中课程改革推进与实施的方式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6/06/27 415次查看

城步一中:杨光旺

一、 推进课程改革的紧迫需要

  1、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国家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国家早在2002年就已在初中、小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新课程改革;2007年秋季,湖南省所有高中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现已过去整整五年。且推进课程改革是国家的即定方针,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不需要再行讨论,是必须执行的教育发展方向。

    2、认识到课程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和人性的关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社会主体思想和进行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重视每一个人,因而要求教育也要关注每一个个体,促进每一个个体各个方面的培养提高;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是需要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关注,这都需要对过去以少数精英为主要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改革。

    3、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当今国际和社会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人才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教育要改过去单一的培养模式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性特点要求改变过去仅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能力型思维方式的启发引导;人才的实用性特点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方式,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要能够学以致用。而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好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挖掘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开启。

    4、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大面积和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少数、注重“精英”的育人方针理念,必须培养发掘所有人,切实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持续提高育人质量,更是要建立在对 新的育人理念深入落实、全面推进且成为常规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否则要谈持续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只能将质量的提高寄托在运气的基础之上。

     5、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提高学校生存力的需要。当前课程改革已在各校深入开展,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泛认知和切实践行,必将促进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持续提升,如果我们依然对它没有一个深入理解和全新认识,也必将促使学校育人质量的相对滞后,从而间接严重影响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使学校面临生存发展危机。相反,我校惟有切实转变育人方略,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和学校风貌迅速改观,才能使学校真正走出困境,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6、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我们广大教师自身进步和提升的需要。我们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大学学习到的知识、观念现在已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墨守成规只能使我们被社会进步的车轮远远地抛在身后,最后损了自已、误了学生、影响了社会。我们惟有与时俱进,深入学习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促使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及时更新。我们可以设想,今天一位教师依然在以传统的旧模式、旧理念教育当今的青年,这位教师可能大广大青年学生中受到真正的欢迎吗?其教育成效可能会真正显现吗?在广大教育同仁中他会被真正被大家所认同吗? 

二、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三、 “新”课程“新”之所在

1、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⑴、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⑵、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⑶、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⑷、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⑸、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⑴、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⑵、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⑶、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3、评价创新: 

    ⑴、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⑵、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⑶、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四、 一中课堂“模式”的主要内涵

  思者,思维、思考、思索之意,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能力,形成思维品质;

   辩者,辩论、辩析之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增强对知识与问题的理解,在辩中明、辩中清、辩中信、辩中深;

   练者,训练、练习之意,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通过练习与实践加强对知识与相关问题的理解掌握,并发展新的问题。

   变者,变化、变换、变通之意,意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解应用能力和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五、 一中课堂“模式”如何具体操作流程:

  1、向全体师生系统介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向全体学生系统介绍“思·辩·练·变”模式的内涵;

3、分班按照相对均衡的原则综合建立若干学习小组并加强好小组建议;

4、教师提前整理出下堂课预习提纲,提出供学生重点思考的要点(3-5个),重点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5分钟);

5、对于提出的供学生重点思考的要点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辩析、讨论(15分钟);分小组再提出新的问题以供各小组继续辨析讨论(5分钟);

6、练习巩固10分钟

7、分小组对所学知识点提出变通性问题并进行解答或由教师设计出典型的变通性问题并进行分组解答(5分钟)

8、课堂小结(5分钟)

9、规划设计布置新课的预习思考……

六、 课堂之外要注意的特别方面 

1、 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

3、 要特别重视学生归纳、概括、口头概括能力培训和自信心培养

4、 要面向全体学生;坚定树立全面教育观;

5、 要化气力加强小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