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波校长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俊秀的苏仙岭下,蜿蜒的郴江河畔,古老的中山北街20号,有这样一所学校,身处闹市却无车马之声劳耳,走过42年的风雨历程却依旧朝气蓬勃,激情澎湃。
来到郴州市第一中学,“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再往里走,眼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综合楼、教学楼、办公楼错落有致,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走廊、文化长廊摆满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由学生自己设计、布置的教室整洁而有特色。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诸多的荣誉彰显出这所学校非凡的办学业绩。探索成功背后的原因,郭洪波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们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对教师的人本化管理,让每一位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文化感染 领导表率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虽然无形,但是有力。郴州一中每年都要组织新进教师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岗前培训,让老师上讲台之前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特色、常规要求等等,使他们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认同学校的文化,继承学校的传统,激励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以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敬业精神,一流的教学业绩,为学校增光添彩。
在郭洪波看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制约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师魂,铸师德。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行为“十不准”》张贴在醒目的文化墙上,每学期学校都向社会作出师德公开承诺,把师德师风列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的重要标准。
学校干部队伍是管理的中坚力量。郭洪波说:“领导干部的工作重心应该始终向教学一线倾斜。”
从教27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郭洪波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台。他是郴州市骨干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他上的课在学生评教活动中满意率始终保持在100%。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10人,有8人在兼课,中层干部13人,全部兼课,其中6人还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
他还要求学校主要领导除了完成日常繁重的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外,每年还要对初三年级实行“包班蹲科”,要负责联系一个学科,联系一到多个班级。他常说:干部要做给教师看,带着教师干。干部队伍的表率作用,对教职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领导班子至今已经连续十四年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
民主管理 人本关怀
郭洪波认为,一个老师只有真正感受到了教书育人带来的成就感,才会产生职业的幸福感。多年来,学校广泛开展了“教师心灵建设”工程。在每年的迎新晚会上,学校都要安排给优秀老师献花、颁奖的特别节目,使他们感受到莫大的荣誉;学校把当年退休的老教师请到台上去,请年轻老师给他们献花,给退休教师颁发《从教荣誉证》,赠送纪念品,使他们备感温暖。
为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学校专门创办了集研训、健身、看书、休闲于一体的书吧,在整洁安静的书吧里,摆放着乒乓球台、书籍、沙发、健身器材,使老师在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场所。书吧内还专门设立一面“名师墙”,张贴着获奖教师、先进个人的优秀事迹,激励着其他老师。
教师群体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心理、生理健康问题特别引起了郭洪波的重视。为此,他专门引进了专职的心理教师,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每年安排教职工体检,为每一个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对离退休老同志和女职工特别照顾,妇检项目做到应检尽检。
郭洪波提出:学校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学校办。他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每年凡涉及教师子女入园、入学以及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等问题,郭洪波都当成大事来抓,亲自协调,尽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聚焦课堂 专业引领
郭洪波常说,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他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郴州市一中,“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如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新老教师结对培训、薄弱教师帮扶培训等,使得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各自岗位上脱颖而出。
从2009年开始,学校实施“名师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开设名师讲坛,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把身边的名优教师一个个推上讲坛,让他们谈人生、谈工作、谈感悟,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得其他老师有了“可亲可敬,可学可用”的深切感受。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实施了“青蓝工程”,成立了青研会,通过“师傅带教,组长传教,同伴帮教,专家指教”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依靠一批把关、守关、攻关的骨干教师,带出了一批肯干、实干、能干的青年教师。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已达78人次。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为舞台、以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校本研训,积极支持、鼓励各学科组承担省市级各类课题研究,努力打造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教研组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组。
郭洪涛始终坚信:只有教师幸福,才有学生幸福,才有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