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孙国成

海林市第一中学【学校首页】

  • 中文名

    孙国成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未知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永远站前排——海林一中孙国成

发布时间:2014/10/30 753次查看

利用假期把前段时间没来得及看的报纸又抓紧浏览一下,找出自己想要看的。《永远站前排》这个文题给我很深的感触。

永远站前排,不是霸道,自负,而是一种自信、一种刚强、一种信念、一种胸怀、一种态度。我、我们要永远站前排!

我习惯从自已的成长经历中寻找自己的态度与认识的形成过程。

一、父母给我的健康身体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先天条件。排行老六而且是唯一的儿子,好吃好喝的,爸妈会先给我吃。在小学时爸爸就开始领我晨练,主要是跑步。这一跑就再没有停下,从初二开始就自己能坚持了。这个活动成为我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时代的工作和活动是这种认识形成的重要推托。

因为怕挨同学欺负,8周岁才让上学。在横道河子八里地的曙光机械厂子弟校的运动会上,能拿很多第一,老师会因为我是体育委员少发点奖品,让给其他同学。至今还清晰记得在厂部中央闭幕式时发的铁皮钢笔盒与塑料格尺及铅笔。三年级转入海林县第二小学,虽然运动会上没有我,但全校的领操工作由我来做,如果没有音乐,还要喊口令。

那时的第二小学是一圈平房,围出一个院落,学生的主要活动就在里面,不许随便出去,间操就多挤在这里一起上,当时只是觉得很神气,现在看来,它对我性格的养成作用不小。、上初中以后,因为个子显高,关老师就让我当体育委员。现在想来体育委员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会总站前排,而且总是以管理者的角色审视队伍,整理队伍,对个人的自信也是一种锻炼。接下来的初中、高中、大学的生活中,有六次参加上一级学生田径运动会,最好成绩是省大学生运动会110米栏第三名。

在大学四年级,参加完最后一次大学的校运会后,与接力的队伍合了一张影,四个兄弟搭着肩,当时我就想,四次校运会的接力赛给对手们留下四次背影,这是何等的荣耀,似乎到这时,“把背影留给别人”,成为自己骨子里的东西。

三、在海高工作的19年,进步强化了自己“永远站前排”的信念。

1991年8月,到海林县高级中学报到上班,一干就是19年,除上课外,一直兼课,还先后做了团委书记,学年组长,学科组长、教导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我想说的不是这些管理工作,而是说这些工作经历以及与领导老师们一起奋斗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让自己感到自强之后,必会带来自信的理由。

2003年起,用两年时间学校完成省级示范高中创建过程,2007年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到2010年新高考本科升学率达到60.6%。高考工作连续多年位列牡丹江地区同类学校之首。作为海林教育的品牌——海林高中,给了她每一个员工自信自强自立的根基——永远站前排。

四、海林一中的发展历程,告诫我们要永远站前排。

利用假期,仔细阅读了建校五十周年《五十载风雨历程,二万余桃李芬芳》,若干的“第一”“首批”“首次”,让我们这些后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永远站前排”。

1952年,海林还是一个隶属于宁安县的一个镇,当时的松江省成立了初级中学班,由许慧芝老师负责,教职工四名,学生120名。

1953年9月15日,松江省海林初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首任校长秦振声,直属省教育厅。初建校舍完全按照苏联的图纸设计,教材采用苏联中学教材的翻译版本,外语教学为俄语,全部由外教授课,教法采用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考试分为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种。学校建有30晌劳动基地,师生每年要下基地劳动,这在海林教育史上绝对是“第一”。

1958年学校建立固氮菌厂生产的化肥颇负盛名,畅销县内外,成为当地农民的抢手货。

1959年国庆期间,关乃璋校长代表宁安县到北京参加少数民族国庆现场观礼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1970年3月,海林县第二中学成立,海林县海林中学更名为海林县第一中学,且至今已走过17年的办学历程。

1978年3月24日海林县第一中学被确定为海林县重点中学,从全县抽调最优秀的老师到一中任教,增添了教学设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海林县一所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当时学生达1180名,教职工83人,初中班12个,高中班8个。

1984年8月,海林县高级中学成立,海林县的全部12个高中班和部分教师拨给海林县高级中学,一中变成普通完全中学,有教学班24个,学生1693人。

1985年,海林县一中在县教育系统内第一个进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学校提出在三年内把海林一中建成一个“人心和,秩序好,环境美、质量高”的县级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的鼓舞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1985、1986、1987年,连续获得省级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学校在全县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占总高中招生总数的40%以上,作为普通高中,每年也有10人左右升入高等学校。

1987年5月,由牡丹江市宣传部、教委、团委、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学生理想辩论赛,我校初三学生腾颖、吴丹、高奕、王文谨代表海林参赛,获得牡丹江市第一名,受到海林五家班子领导接见和奖励,牡丹江电视台全场实况播放。

1990年,海林一中首批进入“牡丹江合格初中”的行列。

1993年,李凤杰老师的《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进行语文整体改革》的实验评为全省一等奖。

1994年省教委命名我校为省级“示范初中”,当时全省只有32所。

1994年中考全市前10名中,我校占7名,700分以上全市109名,我校占54名,8科最高分有7科是我校学生。

1994年,以传统特色“十项百名小家”为载体,成功承办了海林市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学生团校”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百所“标准化学生团校”。

1996年进入省级“双全学校”行列

1998年中考全市前10名占8名。

1998年5月,学校恢复高中部,创办特长高中,实施“合格加特长”教育,成为海林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

1999年5月14日,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获大型团体操、队列、团体总分、精神文明奖四个第一。10月10日,数学教师程守强参加东北三省数学说课大赛,荣获一等奖。

2000年中考全市前十名,我校占9名。

2002年5月,与北大附中共建“远程教育示范校”。

“一中”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第一”的中学,这是毋庸置疑的,有悠久历史、有厚重的积淀,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历史不能重来,但可以重温,历史不能照搬,却可以激励我们创新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林的教育事业从网点分部、总体布局都有新的调整。在兄弟学校的不断发展、家长对教育资源的追求、招生配额的日益均衡化的大环境下,一中的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压力,往日的“一>二+三”的辉煌与荣耀早已不再,且稍有不慎,就会在某些指标、某些项目上逊于同类学校。

我认为,一中应该是海林市初中教育和特长高中的主要研究基地;是海林初中和特长高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阵地;是海林社会正气的重要引领者,而且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一中应该肩负起自己应有的担当——教育着眼于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教学着眼于孩子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的和谐进步。按照教育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使学校内部的工作科学、有序、合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校际间的、走进社会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让海林的初中教育充满生机活力。

重视中考在社会评价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不作为唯一指标,而且我认为,只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办学,中考就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目前看,我校的教师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在海林范围是优秀的、出色的。组织教育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都具有相当的水准。因此我们一中能够“站在前排”。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心态情绪和意志力对其社会实践行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总要有点精神,一个集体总要有点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高昂的斗志,一往无前的精神会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创造佳绩,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海林一中应该继续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永远站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