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贾勇

武汉市实验学校【学校首页】

  • 中文名

    贾勇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未知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江岸区中学语文学科基地——武汉市实验学校学科建设规划书

发布时间:2014/07/03 913次查看

一、   学科基本概况

武汉市实验学校现有语文教师18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童其贵),区学科带头人6人(孟亚清、赵剑虹、陆培芳、张练兵、聂双斌、何书杭),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何书杭),区优秀青年教师 7人(王文英、王丽、汪慧、侯小丹、屠贞铮、蔡成芳、鲁敏),区管专家1人(童其贵),区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3人(孟亚清、夏世艺、张练兵)。近年来,语文组在教育、教学、教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全组在岗教师18人中,有全国科研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名,省骨干教师1名,省优秀语文教师1名,市优秀语文教师1名,市优秀备课组长1名,市“十佳备课组长”1名,区“十佳”党员标兵1名,区优秀班主任9人次,区优秀共产党员12人次。这是一个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研组,同时又是一个追求卓越、极具创新意识的优秀集体。2010年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
作为学校的优势学科,承担了各级重点课题(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高中青年教师能力素质建构模式的研究”等)的研究,还多次承担市、区教研室教育科研任务,多次出色地组织了武汉市语文竞赛决赛……一批中青年教师利用学科平台,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活跃于区、市、省甚至全国的语文教学舞台上,如:全国语感教学课题实验中,童其贵的优质课《记忆》获全国一等奖;市录像课评比中,张练兵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何书杭的对联课、夏世艺的作文课、王丽的高三阅读复习课均获市一等奖。还有在我校承办的省级大型语感教研活动中,孟亚清的《牡丹的拒绝》、张练兵的《将进酒》、陆培芳的《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展示课以高水准、高质量获得知名专家洪镇涛、王先海、马鹏举、黄若儒的高度赞誉及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汪慧的竞赛课《肖邦故园》、杨章念的新课程示范课《窗》也在区内引起极大反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推进,语文组全体教师不断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由市学科带头人童其贵探索的“无序·有序·无序”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老师们利用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了极具武汉地域风情的校本课程《我爱武汉》(该书已由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传统节日诗词读本》等,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界。飞扬文学社团创办五年来,活动丰富,成果突出,出版《飞扬》社刊15期,公开发表于报刊的文章50余篇,社刊获全国特等奖。学生高考语文成绩不俗,年年居同类学校前列。陈霄同学以132分高居区同类学校榜首,沈阳同学以语文126分、总分619分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2008—2010年,高校小语种自主招生中,多名同学因语文成绩突出顺利进入名校深造。

二、学科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

1、进一步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序列。不断加强全组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观念更新,对“无序·有序·无序”(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自由创造)的课堂教学结构序列加以充实和完善,探讨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形式,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出适合实验学子的语文教学模式。

2、形成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学特色。语文教学中,致力于发掘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蕴涵。研究中将学界一直无视的语文中“真”、“善”、“美”的蕴涵予以“发掘”,既注意发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语文智育)的元素,以期使受教育者提高智能水平;又注意发掘语文中所蕴涵的“善”(语文德育)的元素,以期使受教育者弘扬人文精神;还注意发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美”(语文美育)的元素,以期使受教育者追求审美境界;并进而在语文中努力做到“真”、“善”、“美”的有机融合。语文学科中智育的“求真”、德育的“向善”、美育的“崇美”将在语言、文章、文学知识的传习中,在读、写、听、说、思的智能训练中去渗透,去贯彻,去化合。

3、开发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濒临汉口江滩的地理优势,对体现汉口码头和租界文化的文学作品进行整合、提炼,开发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的系列校本课程,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做到必修与选修课程学习的同步提高。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悦感受;而且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借助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借助学校承担的武汉市“十二五”重点课题《高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的研究平台,尤其是语文组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平台,学科团队成员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学习相关理论,在语感课堂实践中,带领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品味、积累、运用,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5、探索适合学生语文发展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以备课组为中心的教研教学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中心、有效率,夯实备、教、改、练、测各个环节,建立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一套语文教学与评价机制。继续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读名著,读经典,重感悟,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课外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6、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用3到5年的时间,学科基地争取培养更多的人才,使学科团队成为具有特级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7名和区优秀青年教师8名的优秀团队;同时,使团队优秀的思想、精湛的教艺、高尚的品格能够辐射到市区兄弟学校。

三、学科建设策略和举措

(一)学科基地机构建设

1、行政负责人:张正洪(教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2、学科牵头人:童其贵(市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
省优秀语文教师、全国科研优秀教师)
孟亚清(市优秀语文教师、区学科带头人、语文教研组长)

3、学科团队成员:汪 慧(备课组长)、王 丽、聂双斌、
黄静波、杨章念、赵剑虹、张练兵(备课组长)
陆培芳、蔡成芳、鲁 敏、夏世艺(备课组长)、
王文英、屠贞铮、侯小丹、何书杭、曾霁颜

(二)学科基地工作策略

1、搭建学习平台,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1)、校本教研平台。 教师利用校本教研这个平台,在学校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集体研究平台中,进行学科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学习、教学实施方法学习、教学反思研究学习、考试命题与作业设计学习等等。

(2)、校本科研平台。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收集材料、调查问卷、提炼观点、实验操作、整理反思等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名师引路平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科基地将聘请王先海、黄若儒作为导师,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技艺、科研方法、人生态度、审美趣味等。名师的经验是多年教育教学积累的精华,它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4)、外出学习平台。学科基地将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教研、教科研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青年教师实际见识少,通过外派学习、参观等多种形式,可扩大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跟踪课改前沿,把握学科教学发展方向。

2、搭建展示平台,为学科教师能力素质的历练创造机会。
  
(1)、教学竞赛平台。①赛课活动。学科基地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新分配的教师赛汇报课,工作五年以下的教师赛研讨课,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赛观摩课。组织评委对每节课进行评点,评出奖励等次。②赛技能活动。每年举办青年教师“三优”“五优”教学技能比赛。技能涉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质量分析、优秀教学叙事、优秀试题、优秀板书、优秀书写、普通话等。
  
(2)、主题演讲平台。①专业阅读后的演讲交流。学科基地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专业理论书,定期举办“新理论,新思维”主题演讲交流活动,。②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演讲比赛。每学年结束时,举办一次“我的教育教学案例”演讲比赛活动,活动采取教育叙事的方式,让老师们展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小故事。让故事感动你我,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智慧。
  
(3)、作品发表平台。学科基地将与多家报刊杂志社联系,推介教师撰写的作品,使之得以公开发表。如,《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导报、武汉晚报、考试报、考试指南报、《湖北招生杂志》、《中学生学习》、《成才教育月刊》、《武汉教育学刊》等多家单位。

(4)、心理交流平台。①学科基地要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青年教师面临多重压力,工作上的业务不精、孩子小无人看管、收入不高房贷压力大、职业还不能得到理解与尊重等,这些情况,使青年教师的心理负荷增大,心理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心理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调理。②利用校园网络,组建语文学科基地QQ群,老师们不仅可以把自己业务上、管理上的想法在QQ群上进行沟通,也可把自己的心理问题说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

(三)学科基地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学校将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语文学科基地工作制度、奖励制度等,使学科基地建设有章可行,规范运作。

2、物质保障。学校将为学科基地设置办公室,提供学科活动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备(如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和图书资料。

3、经费保障。学校将提供与上级主管部门等额的专项经费,保证学科基地的培训与活动正常进行。